关于星怀文学 | 用户指南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星怀文学一贯提倡和支持作品的原创性,为维护作品原创作者的权益,坚决打击盗版、剽窃、抄袭等违法和不道德行为,
用户如发现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一经查实,立即删除,并保留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星怀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星怀文学
秋风轻拂过明德中学的操场,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席照和席燧站在校门口,望着这个承载着他们青春记忆的地方。校门上方“明德中学”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他们离开时一模一样。
“整整五年了。”席燧深吸一口气,“连门口这家文具店都没变。”
文具店老板王叔探头出来,眯着眼睛打量片刻,突然惊喜地喊道:“哎呀!这不是席家兄弟吗?”他快步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两瓶冰镇汽水,“来来来,拿着!当年你们可没少照顾我生意。”
席照接过汽水,瓶身上凝结的水珠让他想起初中时和弟弟每天放学后在这里买冰棍的日子。“谢谢王叔,您还记得我们。”
“怎么不记得!”王叔拍着大腿,“全校就你们俩买的最多的是实验报告纸和绘图铅笔。”他压低声音,“听说你们现在可了不得,上电视了都?”
席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做了点小研究...”
正说着,下课铃声响起。校园里瞬间热闹起来,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涌向操场。几个低年级学生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穿着便装的年轻人,窃窃私语。
“你们看,那是不是荣誉墙上那对双胞胎学长?”
“真的假的?就是发明了量子什么的那两个?”
“我哥说他们初中时就能解大学数学题了!”
席照不自在地推了推眼镜,席燧则冲学弟妹们友好地挥挥手。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教学楼快步走来——是当年的班主任李老师,她的眼角多了几道皱纹,但笑容依旧温暖。
“我的两个得意门生!”李老师张开双臂,声音有些哽咽,“终于舍得回来看我了?”
席燧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李老师!我们天天都想回来!”
李老师拉着两人的手上下打量:“长高了,也壮实了。”她突然注意到席照手腕上戴着一个造型奇特的手环,“这是什么新发明吗?”
席照轻轻转动手环,一道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这是我们为母校准备的礼物——'量子教学辅助系统'。”
投影中,立体几何图形在空中旋转,化学反应过程如同绚丽的烟花绽放,古诗词的意境化作流动的山水画卷。路过的学生们都停下脚步,发出阵阵惊叹。
“天啊!这也太酷了!”
“学长,这个能教教我们吗?”
李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你们啊...当年就说要改变教育方式,现在真的做到了。”
正说着,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让我看看是谁回来了!”体育老师张老师大步走来,还是那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怎么样,现在还会在体育课上偷偷看物理书吗?”
席燧不好意思地笑了:“张老师,我现在可爱运动了!在敦煌天天爬山呢。”
“那就好!”张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走,去办公室,老赵他们可想死你们了。”
教师办公室里,当年的任课老师几乎都到齐了。物理老师老赵的假发依然倔强地歪在一边,英语老师Miss陈的眼线还是画得那么精致,就连总是板着脸的教导主任,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听说你们在敦煌搞大事情?”老赵迫不及待地问,“那个量子什么的研究...”
席燧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型投影仪:“我们开发了一套系统,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定律。”他按下开关,办公室里顿时出现了模拟的银河系,老师们惊讶地伸手去触碰那些漂浮的星球。
Miss陈好奇地问:“那英语教学能用吗?”
“当然!”席照调整参数,投影变成了莎士比亚的环球剧场,“学生可以'走进'文学作品中的场景,与书中人物对话。”
教导主任难得地点头赞许:“这个好,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李老师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现在的'追光者'社团!”
“社团还在?”席照惊讶地问。
“不仅还在,还成了学校的招牌!”李老师骄傲地说,“每届社长都会传阅你们当年的研究笔记。”
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兄弟俩来到了熟悉的实验室。推开门,二十多个学生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到两人进来,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
现任社长——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颤抖着声音问:“你们...你们是席照学长和席燧学长吗?”
席燧笑着点头:“听说你们在研究量子通信?”
“是的!”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激动地跳起来,“但我们卡在了信息编码这一环...”
席照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让我们来看看...”他写下几行公式,然后突然停下,转头对弟弟说,“记得吗?就是在这个位置,我们第一次推导出量子态方程。”
席燧会心一笑:“然后你把粉笔头弹到了老赵的假发上。”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兄弟俩与社团成员们热烈讨论,解答疑问,甚至一起动手改进了几个实验装置。当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实验室时,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为科学痴迷的少年时代。
“学长,”临走前,社长鼓起勇气问,“你们觉得...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也能做出改变世界的发现吗?”
席照看着这群眼中闪着光的少年,认真地说:“知道吗?当年我们也问过李老师同样的问题。”
席燧接过话头:“她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时也只是个专利局的小职员。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站在哪里,而是你看向何方。”
放学铃声响起,但没人愿意离开。最后是李老师来催,学生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临走时,席照将那个投影仪留给了社团:“这里面有我们所有的研究资料,包括一些未公开的实验数据。”
夜幕降临,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兄弟俩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望着满天繁星。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看流星雨吗?”席燧突然问。
席照点头:“你说要发明一台能捕捉流星的相机。”
“现在我倒是真能做出来了。”席燧笑着说,然后表情变得认真,“哥,你说我们当年要是没遇到李老师他们,现在会是什么样?”
席照沉思片刻:“也许还是会走上科研道路,但一定不会明白,科学最终是为了让人活得更有温度。”
正说着,李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就知道你们还在这儿!”她手里拿着两杯热奶茶,“给,还是老规矩,你的多糖,你的少冰。”
三人相视一笑,默契得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奶茶的甜香在夜风中飘散,与记忆中的味道重叠在一起。
“老师,”席燧突然说,“我们想在学校设立一个奖学金,就叫'追光者'奖学金。”
李老师的眼睛亮了起来:“用来鼓励像你们当年那样的学生?”
“不,”席照摇头,“是鼓励所有保持好奇心的学生。不一定成绩最好,但一定要有追光的勇气。”
月光下,三个人的影子在跑道上拉得很长。教学楼里还有几盏灯亮着,那是高三学生在晚自习。透过窗户,能看到他们埋头苦读的身影,就像当年的席照和席燧一样。
“明天就要回敦煌了?”李老师不舍地问。
席燧点点头:“新的量子实验室等着我们去搭建。不过...”他掏出手机,“现在有了这个,随时都能连线。”
李老师笑着摇头:“科技再发达,也比不上真人站在面前啊。”
夜渐深,校园里的灯一盏盏熄灭。分别时,李老师像当年一样,轻轻整理了两个男孩的衣领:“记住,无论你们走得多远,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席燧突然说:“哥,我们下次回来,带李老师去敦煌看看吧?”
席照微笑着点头:“好,让她看看飞天真正的样子。”
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就像这些年他们走过的路,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此刻,在这个普通的秋夜,他们只是两个回到母校的毕业生,带着满心的感激与怀念。
而在他们身后,明德中学的校徽在月光下静静闪耀,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追光者”的成长与离别,等待着下一次重逢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