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怀文学 | 用户指南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星怀文学一贯提倡和支持作品的原创性,为维护作品原创作者的权益,坚决打击盗版、剽窃、抄袭等违法和不道德行为,
用户如发现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一经查实,立即删除,并保留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星怀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星怀文学
之前因为她的事,五丫头和六丫头都不好议亲了,好在她们比她小了四岁,她们俩自己也说不急,这件事便一再搁置。
如今她的婚事尘埃落定,五丫头和六丫头议亲的事情也就迫在眉睫了。
她只是没想到,四姨娘竟想将五丫头跟楚王世子配对。
莫说嫡出的姑娘婚事绝轮不到一个姨娘做主;退一万步说,就算五丫头真的确定要嫁楚王世子,也轮不到她一个姨娘来操心。
她的手未免伸的太长了!
“朱鹮,准备一下,回府。”
虽然向朝颜只点了朱鹮,但观棋如今已经给了她当侍女,所以也巴巴跟着回向府。
向朝颜回来这件事情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以至于门房看见她还十分惊喜,马上就撑着大伞过来,扯着嗓子嚎:“四姑娘回府了。”
很快,府里的几个姨娘就都扶着丫鬟的手过来,花厅将向朝颜给围了一圈。
给她打着扇子,东一句西一句的问她最近还好不好,身子还有没有大碍?
上次她又是病着被太子府的人接走的,家里人本就担心。
虽然派人送过信,但他们没有亲眼看见了,终归是不放心的。
加上前几日还闹了李府寿宴那一出,他们就更担心了。
向朝颜对所有的关心都用自己已经好很多了来回应,二姨娘和五姑娘拉她的手也没抗拒。
目光在周围的人中梭巡一圈,又转而问二姨娘,“长姐不是说要回京常住,怎么又没看见她。还有小六人呢?”
二姨娘无奈道,“大姑奶奶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说回家常住也就是嘴硬一些。”
“她夫君那边传信说有事,就回去了,出发之前还托我时时留意你的消息给她送信呢。”
向朝颜又问:“那小六呢?总不会是跟着去江南吧?”
二姨娘露出了一个“还是四姑娘料事如神”的表情,“六姑娘说怕大姑奶奶吃亏,所以要跟着去看看。”
向朝颜心说:怕长姐吃亏是一回事,想去江南玩儿才是真。
毕竟她这边婚事已经定了,接下来爹该惦记着给小五小六她们找婆家了。
小六打小性子就跳脱,人又聪明机灵,胆子还大,是最最不愿受拘束的,她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向朝颜一点不觉得惊讶。
可能也是因为祖母的关系,向家女儿的性子都惊世骇俗一些。
倒是小五。
这丫头比起小六就老实的很,也容易被人三两句话就给带跑偏了。
思及此,向朝颜反捏住五姑娘的手腕,“五丫头,我有东西给你,待会儿急得来朝颜阁。”
“好耶!我就说我家颜姐姐不会忘记我的,有好东西第一个就惦记着我。”
向朝颜忍俊不禁,之后便借口说累了,要先回去歇着。
众人自然不好再阻拦。
不过,向朝颜让朱鹮给五姑娘带个消息,让她过来的时候把大嫂也一起带上。
这大嫂年纪跟她差不多,看着柔柔弱弱的,实则是个非常有主意的人。
让她过来,自然是因为五丫头的婚事。
一刻钟后,五姑娘就高高兴兴的带着向大嫂王氏过来了。
五姑娘只惦记着她的礼物,向朝颜把路上让朱鹮从如意坊买的点心给了她,她就高高兴兴的跑去院子里玩沙子……不,去葡萄藤架下荡秋千去了。
屋里放了冰,打扇子有凉意袭来,也将暑气打散了不少。
王氏带着食盒过来的,从中取了一盅酸梅汤,“天气炎热,四姑娘喝盅酸梅汤消消暑吧。”
“谢谢大嫂。”向朝颜双手接了放在桌上。
朱鹮低声道,“少夫人,大夫不让姑娘吃寒凉的。”
“我知道。”王氏也是柔柔的轻声对向朝颜道,“你身子不好,不敢用冰镇,这是用井水凉过的。”
“只冰了半个时辰,我问大夫,大夫说这样是不妨事的。你试试看,若不合适就下次不给你冰了。”
“姑娘,能让我看看么?”观棋低声征询向朝颜的意见。
向朝颜只知道她是宇文彻的人,这个当口派到她身边,应该是会有一些武功的。
只是,还懂医术么?
观棋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要看她吃喝的东西。
向朝颜没拒绝。
观棋上手摸了摸碗壁,又嗅了气味,一番操作下来,才放回向朝颜面前,又向王氏微微颔首。
“姑娘,是可以吃的。”
向朝颜便端起来尝了一口,只有微微凉意,是井水是那种凉,喝到口中还是很舒服的。
“大嫂费心了。”
夏天太热,总想吃口凉的,但她的身子不允许,尤其是上次出事之后,家里人更紧张了,是一口不敢让她碰。
所以王氏费尽心思琢磨了这法子,她是感激的。
“不必说这些。四姑娘让我过来,是有什么事想问吧。”
王氏神色淡淡,并没有因为观棋的行为不满,也没有因为向朝颜的感谢而邀功,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大嫂聪慧。我是听闻家里要给小五和小六议亲了,不知可有初步定下人选?”
王氏好像早就料到一样,从食盒里又抽出一份文书。
“近来到家里提亲的人家不少,公爹让我给五妹妹六妹妹寻摸合适的人选,这是我初步筛选过递给公爹,再由公爹和夫君筛选过后定下的名单。”
王氏说的已经很含蓄了。
事实上,自从向朝颜和宇文彻的婚事定下来之后,到向家提亲的人家,就如雨后春笋不断用处,源源不断。
京中适婚的年轻公子不在少数,而且都还是家世背景不差的。
当然,寻常的人家也登不了向家的门。
不过。
提亲的人家虽多,如何筛选就成了一个问题。
所以向朝颜她爹向海便把这件事交给了儿媳王氏负责。
长嫂如母,这也是最名正言顺的。
向朝颜接过王氏递过来的文书仔细看。
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筛选过后的名单里,赫然就有楚王府。
而且,不止有适婚的儿郎,还有适婚的闺秀名单。
向朝颜讶异:“家里不仅要给小五小六议亲,还要给四姨娘的儿子议亲?”